书院生活

岐黄书院“博思论道·朋辈引航”第七、八、九期圆满结束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12-06

近期,岐黄学院顺利开展第第七、八、九期“博思论道·朋辈引航”活动。本次邀请到2014级岐黄国医班的姚睿祺、刘雨茁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王童文同学进行分享,分别以“外感病寒温分治的一点思考”、“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:知识、医疗与社会”和“调研和分析”为主题做线上分享。

 

 

 

首先,由姚睿祺同学给我们带来“外感病寒温分治的一点思考”。他从实际病例引入,对仲景六经辨证体系、后世的内伤脏腑辨证体系进行了介绍,并进行了总结: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具有帮助人体,将外来的邪毒祛除外出的能力,因此在治疗时要注重因势利导,给邪以出路。随后,他又对温病的发病方式、病性特点、病因病机、治法、伤寒与温病的鉴别进行了个人观点的介绍,并简单阐述了他对于寒温之论汇通的观点,他认为这是对立、统一的概念,这要求了我们应该采取分治、合流的态度,辩证地看待伤寒和温病的关系。

 

 

 

其次,由刘雨茁给我们带来“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:知识、医疗与社会”。他分析,媒介限制使唐以前医学呈现“碎片化”的传播方式,方书成为医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载体,不能以现代辨证思维去理解宋以前医学,其后分析了《黄帝内经》的体例结构,同时以《伤寒论》在宋以前的地位为例,告诉我们“经典”形成是长时段的过程。在精英医疗之外,也存在着医巫并行、水平参差、务求简易的大众医疗。最后刘雨茁同学分享,在当今医学教育线性史观影响下,很容易认为当今中医学直承汉代,但实际上它的形成是非常曲折复杂的过程。

 

 

 

最后,王童文同学开始了生动有趣的“调研与分析”的讲座,基于医学类专业的属性,她主要是从调研的视角差异入手,详细介绍了调研的分类与方法、调研中错误的规避方法、问卷调查设计方法逻辑类型等主题来详解本次分享。之后她又科普了问卷内选项的联系与可操作性,给同学们将来中医药研究数据采集方面打开了一条思路。

 

 

 

“朋辈导师”简介:

 

刘雨茁,男,岐黄学院“朋辈导师”,国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为明清医疗社会史、疾病史、知识史。本科阶段就读于北中医2014级岐黄国医班。现任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edicine期刊青年编委,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会员。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,科技核心期刊3篇。曾获2020-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、校一等奖学金,2016年、2018年、2019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。

 

姚睿祺,男,岐黄学院“朋辈导师”,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在读,本科阶段就读于北中医2014级岐黄国医班。初入岐黄,随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庆国教授侍诊学习,后拜经方学家余秋平教授为师,刻苦钻研仲景学术及各家学说,博士期间,师从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黄力教授,主攻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论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。目前以一作身份录用中文核心期刊4篇,曾荣获国家奖学金,“名方中医杯”团体赛第一名,校四大经典比赛第一名、校四大基础比赛第二名,三级经典考试142分。

 

 

(撰稿:黄子鑫 张泽阳 唐博杰    审稿:高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