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教学

岐黄学院召开九年制中医学专业、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论证会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05-27

2021年5月25日下午,岐黄学院九年制中医学专业、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论证会在良乡校区东院综合楼330会议室召开。参加会议的有岐黄特聘教授:“黄帝内经”课程负责人翟双庆、“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医”课程负责人贺娟、“中医基础学”课程负责人王彤、“方药学”课程负责人高琳、“伤寒论”课程组成员刘敏,指导专家:教务处处长闫永红、中医学院院长李峰、中医学院副院长费宇彤,岐黄学院:副院长刘铁钢、教学办公室韩玉。会议由刘铁钢副院长主持。

 

 

 

 

首先,刘铁钢副院长介绍了九年制中医学(领军人才培养计划)、中西医临床医学(华佗班)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,提出此次课程论证,主要涉及第一学年中医类课程。

 

  

 

 

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课程改革方案。翟双庆教授介绍了“黄帝内经”的课程设计,突出“经”“悟”“明”三要素,注重读书方法的引导与中医思维的培养,强化中医经典在临床运用中的拓展,培养格物致知获取知识的途径。刘敏老师介绍了“伤寒论”的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,通过病机主证、组成配伍、临床应用等知识,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条文、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的能力。贺娟教授介绍了“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医”的课程方案,该课程将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医融合,内容涵盖文明兴起、中华文明主要组成、《周易》与中医学、儒家思想与中医学、道家思想与中医学、五行思想起源与发展、古代天文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等。王彤教授介绍了整合课程“中医基础学”,该课程将中医诊断学内容与中医基础理论相融合,藏象部分讲授常见症状、主要证型,气血津液部分整合常见临床病理表现,病因病机部分介绍常见病证等,教学方法注重小组互助性学习、情景教学课堂展示、知识拓展,并建立档案式形成性评价方案。高琳教授介绍了“方药学”课程的改革思路,重构“中药学”和“方剂学”教学内容,精简重复知识;增加方药实训,培养临证识药、施药技能;强化形成性评价,改革命题方式,突出方药融合特点。

 

 

与会专家就课程改革进行了交流与讨论。翟双庆教授指出,要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,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,提高自主学习、自我管理能力,合理统筹安排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。闫永红处长提出要增加课程的课前测试,可以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,了解学生对前序课程的掌握水平,如经典课程、临床课程开课前测试学生对中药、方剂的掌握水平,并提出多课堂综合设计的理念,如“方药学”课堂要与“中药辨识综合实训”有机结合。李峰院长指出,课程之间要进行合理衔接,但由于学制时间原因,很难实现全部的课序要求,建议细化每学期排课时间,分段集中排课。费宇彤副院长指出,教学改革有利于触动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,一些教学模式可以进行推广,并指出需引导学生实现从灌输式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型。此次会议的召开,有利于各课程组相互借鉴优秀的改革思路,统筹课程设置,做好课程衔接,提高教学质量。

(撰稿:韩玉  审稿:刘铁钢)